|
炫富时代的结束 “如果身为一位消费者,你奉行及时行乐,对消费的贷款失去节制,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高负债率,导致整个国家储蓄率过低——美联储今年4月份公布的资料,美国的信用卡欠账已经高达9517亿美元。那么,你不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而是首要的元凶。” 这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登的文章,标题为《金融危机罪魁祸首》,按照CNN的说法,一向无度而超前的消费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元凶。在这次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多年疯狂购物成癖的风潮不再,而克制购买欲似乎成了现今值得推崇的美德。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因此为金融危机下评语,“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结束了。”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一位投资商打电话给游艇公司,问能否取消他先前订购的价值2500万美元的游艇。而在英国,高级定制时装生产商哈迪•埃米斯正濒临破产,连锁超市的廉价货品销量大增,麦当劳和经济型酒店生意好得出奇,这正好印证了经济学家所总结的“土豆现象”:饥荒、大萧条来临时,土豆的需求和价格反倒上涨。因为“当需求和消费削减的时候,先削减的是奢侈品和高档产品,但必需品和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反倒上升。” 到世界著名的比弗利山庄当铺看看,基本就可以知道,即便是很有钱的人,也难免于眼下金融危机的影响了。比弗利富豪一个接一个地变卖身上的名牌来换取现金,连平常价值上千万的毕加索名画,也都进了当铺。18K的白金手链,镶着69颗钻石,2900美元就卖出;18K的黄金劳力士名表流血大甩卖;毕加索的名画过去动辄上千万美元,而如今只用数百万美元就可以在当铺买到,计算下来或许只有原来价格的一半。 即便是手头宽裕、习惯奢侈生化方式的人也在自问:众目睽睽之下花大钱是否太过招摇而不合时宜?拎一个价值3万美元的鳄鱼皮手袋出现在网球场上,恐怕也不是件好事。社交名流们因此也缩减了他们的派对时间和次数,位于曼哈顿的广场饭店是纽约最负盛名的豪华饭店之一,饭店内一场周末晚会的场地花费大约在8万至10万美元左右,如果没有橄榄球明星或者黑眼豆豆之类的体育演艺明星出席,晚会的总花费大约在15万至40万美元,一位负责策划的中介商就表示,尽管有一些客户尚未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他们也不愿在当下的气氛中显得太过出头。日益高涨的仇富情绪,很可能影响富人对显富程度的控制。富人如此,刚刚有了点闲钱的中产们感觉也好不到哪儿去——资产越多意味着贬值的部分越多。这两个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群体无需盯紧荷包过日子,但是消费降级却是免不了的事实,在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预期中,人们的消费变得更为保守,或者说是更为理性,大手大脚购置一些非必需品的日子正在远离。 在未来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更保守的消费或许是保守而稳健的选择。在日本,平素热闹的酒屋变得冷清了许多,以往喜欢在下班后和同事一起喝上几杯再回家的上班族选择了直接回家看电视;而股市荣景不再,香港的茶餐厅生意反倒好了起来,海鲜酒楼的常客又转回了平民的茶餐厅;即使一向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也风光不再,全法国有182家高尔夫球场就一起降价揽客;一家国际广告公司的中国区总监在谈到危机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时说,“前两天我在酒店里听见两个服务生聊天,说要少打手机,因为金融危机来了。” 7招保卫个人财富 1.高储蓄率抗萧条 这是个无奈的选择,但也是最安全的选择。中国经济的前景仍然充满未知,此刻谁能把现金“养”起来,谁就能在萧条末期拿出最多的资金去博杀。 2.用保险抵御风险 萧条时期,保险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当失业率增加,收入减少,个人及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随之降低,如果再缺少保险的保障,一旦发生意外,会给个人以及家庭带来较经济繁荣时期更大的伤害。别想选择那些号称收益率高的投连险了,保障才是最有用的保险功能。 3.投资自己 经济萧条时期,最应该把钱花在为自己扩大见识的消费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博客)的观点很值得借鉴。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萧条时期投资什么都亏损,那就投资自己吧,这件事永远都不会负收益。充电、学习,这样的消费远比买车购房在这个时期来的实惠。 4.认识自己的理财性格 经过这次金融风暴,你大可以借此机会,了解清楚自己的理财性格,从而找对最合适自己的理财模式。如果你是前两年牛市中全民炒股浪潮中的一员,凭感觉进场,受挫后有点“神经兮兮”,那就一定采用低风险的“心情免疫投资模式”。而如果在这次危机中,你的抗挫心理承受力经受住了考验,倒不妨选择相对风险略高的投资道路看看。 5.投资理财不是全部 请永远提醒自己,投资理财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绝不是全部。如果你把人生的幸福,未来的希望,全部倾注在每日期货炒股这样的事上,那是大大错误的投资行为。疯狂程度好像把身体绑在一艘随时可能翻掉的船上。所以,请你把投资理财当成幸福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误以为,投资理财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专家推崇的投资心态是,如果投资得好,可以多赢一些零花钱和未来生活的自由度,如果损失了,也算不上是灭顶之灾。 6.投资人际关系 投资是为了要找到幸福,如果你发现你投资赚了很多钱,但却和家人闹得不可开交,朋友老死不相往来,那么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在投资上花了些心思,赚了钱,请投资人际关系,带家人出去旅游,请朋友们吃饭,让周遭的人也享受到你的投资收益,不管股市涨跌,人际关系总在不断看涨,那么享受幸福收益的就是你了。投资人际关系,就是投资幸福,所获得的幸福感是直接而明确的。 7.戒贪 远要提醒自己——戒贪。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把自己当“巴菲特”,不要以为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奇迹,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的身边太容易发生一夜暴富的神话,如果遇到类似的故事,请你把观察周期拉长,拉总账的时候,故事就未必是那个让人惊叹不已的传奇了。 危机时代的消费时尚 1.投资型服装 在今年的米兰时装周上,时下的节俭风潮无处不在。设计师们过去对经济放缓的征兆都是后知后觉,而现在,他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即便是那些没有直接受到金融业动荡影响的人也正在改变消费习惯。那些之前奢华或前卫到不可收拾地步的服装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更趋保守和经典的服装、配饰设计和颜色运用,因为这类服装经得住潮流的冲击,可以多穿个三年五载,属于“投资型”的服装。在经济繁荣时期,赚到钱的华尔街银行家们为了维持门面,舍得为自己的行头一掷千金,这也是像Armani这类高档西服能大卖的原因之一,而今前景不景气,布料讲究,剪裁合身的高价西服失去重要客源,平价西服可能乘势接手。 2.色情业逆市繁荣 在萧条的阴影下,色情业却逆市繁荣了。在华尔街达到全盛期的上世纪90年代,纽约夜总会的门口随处可见林肯、劳斯莱斯、宾利之类的豪华轿车。据称,那时成群结队的银行家们经常在夜总会一晚花掉5万甚至10万美元。Scores是纽约最著名的夜总会之一,在它的总统包厢里,男侍随便打开的一瓶香槟单价就在3200美元左右。客人经常给舞娘们各种慷慨馈赠,诸如1万美元的高档商店购物券、价值上万美元的耳环等等。尽管目前华尔街愁云笼罩,但高级舞女却是穷于应付,西装革履的华尔街精英们晚上10点就挤满了纽约著名脱衣舞夜总会Rick’s Cabaret。尽管对于夜总会来说,这个时间还相当早,二楼11个包厢已经被订走了10个。这家夜总会在全美共有19家分店,其股票还在纳斯达克上市,并计划继续拓展业务。金融界的精英们虽然日子不好过,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年景好时挣下的大钱还在,高级应招舞女就成了他们倾吐心中郁闷的最好对象。Rick’s Cabaret的发言人朗尼•汉诺威就表示:“男人永远不会对高档脱衣舞夜总会感到厌倦。时局艰难的时候,没有比温柔乡更好的避世桃源了。” 3.保险箱热卖 金融危机之下,银行的处境越来越令人担忧。在对银行缺乏信心的情况下,为了使自己的贵重财务免受银行陷入危机的连累,许多法国人选择购买保险柜或带锁的保险箱自己在家保管财物、珠宝。自危机爆发以来,法国一些专卖店和商场内保险柜成了热门货。由于担心银行前途未卜,不少人取消了原来在银行租用的保险箱,将贵重财物拿回家自己保管。他们纷纷购买类似旅店杂物箱大小的保险箱,还有些人不惜重金购买那些带密码或锁的金属保险柜。一位保险柜专卖店的经理称,近来,每天的销售额都比前一天增加30%左右,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月。来买保险箱的顾客涵盖了社会各阶层,而他们关注的保险箱和保险柜的档次有较大差异,从500欧元到2000欧元不等。 4.“省钱族”大热 绅士的英国人一大早也去超市排队,务实的美国人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法国人开始流“便宜汗”,中国的网友则推出了“百元周”生活计划。环球同此凉热,省钱成了金融危机下过冬的一致选择。这其中,《迈阿密先驱报》的记者纳塔莉•麦克尼尔以其个人博客“Frugalista Files”发表的“节俭宣誓”和减少支出的“斗争经验”,被誉为“省钱教母”。她的省钱方案包括这些: 1.将每天的淋浴时间从15分钟缩短到10分钟 2.将家用热水器的设置从摄氏60度调整到摄氏48度 3.自己煮咖啡,不再去星巴克买拿铁 4.自带午餐,而不是在外就餐 5.工作时使用饮水机,而不是购买瓶装水 6.每周至少有一天拼车而不是自己开车上班 7.自己修剪草坪,不再雇人做 8.自己在家修指甲,而不是每周在外享受一次修甲服务 9.租DVD看,不再光顾电影院 10.使用荧光灯泡,抛弃老式的白炽灯泡 金融危机中的趣闻 1.拍卖冰岛 在金融危机下,再没有什么事比拍卖冰岛更有娱乐精神了。10月8日,有卖家在ebay英国站以99便士的起拍价拍卖冰岛,“卖家”在其所打出的广告中幽默地写道,“这是买下一个北欧国家的绝无仅有的好机会,虽然无可否认地这个国家在财政上稍微有点糟糕。”此外,该“卖家”还特意注明了著名的冰岛摇滚女歌手比约克)并不包含在该拍卖的范围之内,而且竞拍成功者必须亲自到英格兰的克罗伊登郡“提货”。虽然带有不少的附加条件,但拍卖仍然吸引了26位匿名竞拍者的参与,并有多达84次的出价记录,在拍卖开始的当天上午就已经迅速上涨到了1000万英镑。 2.鲜花纪念碑 在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中,近年来促进伦敦成长为全球金融之都的许多推动力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伦敦经济似乎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发生剧变的还有伦敦金融城的脆弱心理。不过,英国人的幽默细胞并没有受到打击:不久前英国央行门外出现了一个“临时纪念碑”,有人在一根灯柱上缀饰了鲜花,还挂上了一条挽联,上面写着:“深切怀念繁荣的经济时代”。 3.金融魔鬼字典 按照“苦中作乐”的方针行事的美国人发明了大量嘲讽金融危机的笑话,“2008年金融市场魔鬼字典”也由此应运而生。 CEO:首席盗用公款官(Chief Embezzlement Officer) CFO:公司欺诈官(Corporate Fraud Officer) 牛市:一种任意的市场运动,使投资者误认为自己是金融天才。 熊市:某个将持续6至18个月的阶段,期间孩子没有零用钱,妻子无钱购珠宝。 投资:一种在低点买入、在更低点卖出的艺术。 现金流:你的钱会做的一种运动,运动走向类似于被马桶冲走。 利润:一个已不使用的古老词汇。 4.4万美元返乡补贴 西班牙政府绝对是这场危机中的有钱人。迫于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失业率上升压力,西班牙政府决定出血补帖移民,鼓励他们自愿返回原籍国家或地区,每位移民离开西班牙返乡可得4万美元的补贴。按照这一“自愿返回计划”的规定,失业合法移民如果自愿离开西班牙,可以得到大约4万美元失业补贴。补贴的发放分两步完成,移民离境时可领取补贴总额40%,剩余部分则要等他们返回原籍国家或地区后才予发放。根据这项计划,移民离境前必须上缴居留许可证和工作签证,并保证3年内不回西班牙。出台这项政策的目在在于解决其国内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西班牙失业率眼下达11.3%,为15年来最高。移民的失业状况则更为严重。西班牙总共拥有大约400万合法移民。他们去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达67.1%。 5.幽默的纪念 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在金融海啸中黯然魂散。关于它在这轮金融危机中的是是非非,给予世界的经验和教训,还没有尘埃落定,也许几十年也说不完这个次贷故事里的主角。但说不完的它,在上月宣布破产时被媒体长枪大炮关注之后,在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现在摇身成了另外的角色——据说它在曼哈顿纽约时报广场附近第七大道的公司总部大厦,现在是纽约最热的旅游景点之一了。这真是幽默的纪念。 6.“吃下危机”巧克力 经济不景气,巧克力生意却出现蒸蒸日上之势。9月上旬在英国伦敦展出的“特产美食展”中,买巧克力的民众源源不绝。英国巧克力业者表示,“吃巧克力时会感到很快乐,你可以忘记所有经济上的烦恼,或是工作上的不愉快。”于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巧克力的生意反而变好。伦敦一家巧克力生产商因此推出了名叫“信用危机”的巧克力。 7.抗金融危机套餐 为招徕顾客,西班牙北部希洪一家名叫达里奥斯的餐馆别出心裁,推出“抗金融危机套餐”。该套餐的奥妙就在于便宜:花费一欧元就能在餐馆里吃到一份套餐。这份套餐由海鲜汤、排骨米饭和一份鸡肉或者凤尾鱼沙拉组成,同时还有面包、饮料和甜点。这家餐馆用了两周的时间来做试验,反响良好,于是决定在之后的每周四都向顾客提供“抗金融危机套餐”,唯一让人担心的是,如果危机迟迟不结束,餐馆会不会因此赔得血本无归? (本文来源:商界时尚 ) |
|